戲台南音賞析
學術文章
文華
粵劇演員、編劇、導師
筆者簡介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後獲香港演藝學院全日制「演藝文憑(粵劇)課程」文憑。修畢由香港八和會館主辦、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協辦的粵劇編劇班。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2000年成立「天馬菁莪粵劇團」,創作《獅子山下紅梅艷》《夢蝶劈棺》《黃鶴樓》《珍珠塔》等多個粵劇劇本。2012年加入香港八和會館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之「粵劇新秀演出系列」計劃,蒙各位總監及前輩名伶指導,擔演不同的角色並參與不同的職業演出。
一、南音是什麼
南音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盛行於兩廣(廣東、廣西),以粵語為溝通方言的地方。民間藝人以唱來敍述故事,多數以第一身,即故事中的主角來表演,如<客途秋恨>、<霸王別姬>等。亦有以第三身,或同時以第一及第三身來演唱。如果故事很長,間中會有少量口白把各段落連接起來。
表演的藝人,會以箏和雲板伴奏,如有需要,更會加入椰胡、洞簫或三弦伴奏。
二、南音的格式
南音是韻文的一種,有固定的落韻位置和句式要求。以<客途秋恨>為例:
用韻方面,南音從起式到煞尾,一般都是一韻到底。然後可以換韻再從起式開始新的一段。以<客途秋恨>為例,由開始到「我就任得你天邊明月都照向別人圓」用的都是「田邊」韻。然後從「聞擊柝,鼓三更!只見江楓啊漁火照住個愁人」到「遠望啊嗰處樓台人影近,人影近,莫非相逢一位月下魂」用的是「民親」韻。
三、南音的盛衰
南音作為說唱藝術,有其故事性、音樂性,加上說唱藝人的個人技藝,因此由清末興起,直到30年代這些年間都可說是盛極一時。唱南音的藝人多為失明人士,時人稱之為瞽師,女性南音藝人,被稱為師娘。在相對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公眾娛樂稀寡的年代,南音說唱,成為民間「聽故事知歷史」的途徑,也成為茶館妓院的主要表演項目。
南音的句式結構簡單,比較整齊的上下句音樂格式,令它易於流傳,廣受觀眾歡迎,但這也成為它的藝術限制。因為音樂變化少,缺乏創作人才寫出新的故事,加上新娛樂包括電台廣播、影視節目和流行曲的興起,南音便日漸式微。然而,南音藝術並沒有因此消失,除了有專家和學術界人士對傳統民間地水南音傾力傳承,南音也一直存在粵劇的曲式中,是粵劇劇作中常用的音樂成份。
四、粵劇的音樂組合
1)梆子、二黃有固定的上下句落音、平仄、押韻要求。
2)曲牌體按音樂旋律填詞,沒有平仄要求,但有落韻位置的要求。
3)歌謠體有固定的句式要求,指定的落音,有嚴格的平仄字音要求,以及曲式結構。南音就是屬於歌謠體的部分。
以唐滌生先生編撰的《牡丹亭驚夢》為例:
一個劇本因為由不同的音樂組成,令唱段活潑多變。從以上例子可見,南音在粵劇劇本中,不一定從起式、正文到煞尾完整存在,也可以從正文直接轉到其他音樂中去,這也是戲台南音的特色之一。
五、當南音走入劇場
南音在粵劇舞台上,是劇本的音樂組合之一。因為粵劇表演的伴奏器樂比較多,所以當唱到南音部分,頭架會特別改用椰胡或小提琴,加上洋琴、箏、簫和三弦,成為主要的舞台南音伴奏,也會令南音唱段在舞台顯得特別的淡雅和空靈。
南音的音樂調式主要是正線(1=C)和乙反調(7b),偶然會用反線(1=G)。速度可分慢板(慢速)和流水板(中速及爽速)。在戲場上,南音可以一整段的存在,也可以在起式後,正文只唱一句就轉成流水板或其他唱腔板式。因為南音句子和音樂結構極具述說性,所以一般用在回憶或訴情的情節。
六、南音在傳統粵劇劇本的運用
南音的樂感比較悲涼,所以經常用於落拓書生的第一個出場(如以上第一段趙寵出場)。在傳統地水南音的起唱前過門,是用來招攬客人,引起客人的注意,而唱到中段的長過門,則是讓說唱藝人可以飲水稍歇。但這些過門用在戲台上,卻有了其獨特的作用。例如以上第一段趙寵出場,在過門中他要表現自己落拓無依的寒酸相、投親的無奈、以及舉步維艱的心情,把身段和感情融合在長過門中,才不會浪費了音樂在劇本的作用,以及其加強人物形象的能力。
以上第二個例子是在同一齣戲,趙寵做了七品官後,查案回家,心情很悠閒暢快的出場。編劇唐滌生先生仍用了南音,但在演出上多用長槌鑼鼓上,加一個很短的亮相序就起唱。後來有人把這段南音改成了比較輕快的梆子慢板來唱,但我演出此劇時,仍保留了南音唱法,就是想突出兩次南音的不同情緒,在靜夜中回家,那種閒情逸趣。
在運用南音讓主角出場時,提到南音「序」,可以讓演員作為出場的表演,而當「序」不用作身段表演時,也可當曲牌填詞,直接演唱。例如《紫釵記》之〈陽關折柳〉其中一段南音唱段,就是利用南音序填詞,然後比較完整地唱了一整段南音。
以上南音是沒有起式,直接起唱入正文的例子。整段南音從慢速,到中速,到後來的快速,接煞尾,純唱腔的表演。文字上是很工整的對偶句,在寫作技巧上擬人比喻的運用,盡顯哀怨纏綿。而這段南音在中間拉腔後,會有一段過門,編劇把過門補充了講白,令演出不至於留空;也有演員選擇不拉腔,直接轉流水快南音。
以上是用在回憶的南音唱段,有完整的起式、正文和煞尾,最後轉合尺花(散板)收結。
七、南音音樂在戲場上的運用
1) 開唱前的序(短序、八板序、十板序等)
a) 可填詞作小曲用:例如〈柳亭餞別〉、〈陽關折柳〉
b) 可作上場的心情身段表演
2) 南音起唱,以及可轉到其他板式南音的起唱,除了可以用序,或同調性的音樂直轉,如以上《九天玄女》就是一段長口白的音樂托白後直接唱南音正文的例子,也有唱完一段曲牌直接轉入南音起式的,如《風流文士戲宮花》以下的段落:
而南音在戲台上最多直轉的,就是二黃下句,以及合尺花(合尺類散板)收結。
3) 收陽平字後的長序南音的句子結束音必須先結陰平字(如下列英、冰),然後下一個結束音須為陽平字(如下列靈、繩),以《九天玄女》的南音為例:
而收陽平字後可以拉腔,然後接長序(長過門),這個過門,在戲台上可以加入講白交待未完的劇情,或者做手身段,表達演員的情緒及心態。
4) 調式或傳統稱為線口南音在戲台上有正線(1=C)、反線(1=G)和乙反(7b)的運用。南音唱段可以一個調式來演唱,在長段南音中,演員也可以轉換調性,令音樂格式更活潑多變,例如《風流文士戲宮花》以下南音,就是從正線轉乙反的唱法:
八、總結
南音是歌謠體說唱藝術,以獨立表演模式,融入粵劇戲台,並成功與粵劇戲場的其他音樂種類(尤其以合尺類的曲式)巧妙結合,令粵劇舞台音樂多了一種饒富特色的演唱種類。
戲台南音保留了說唱南音的伴奏模式和音樂格式,但在比重上會比說唱南音短很多,而且用法多變:可以用起式前的序填詞加唱;可以不用起式前的音樂序,直接起唱正文中陰平字結音句;可以整段南音一個調式,也可中間轉乙反;可以完整唱一段包含起式、正文和煞尾的南音;也可以在陽平未收結前的半頓,直轉二黃收下句或合尺滾花。
台南音可以用在獨唱敍事、回憶,或用以對唱訴情,是粵劇戲台演出的一大特色。反觀其他地方戲曲的音樂成份,甚少會把地方說唱藝術,融入戲台劇本,偶然有也是因應某個劇本的需要而作出特別安排,但粵劇劇本,卻絕大部分都包含了南音唱段,可見南音在粵劇戲台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