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VANSERAIS

/ kærəˈvænsəˌraɪ /
Research


Project 1
Sonic Ecology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Listening to Ecosystems fro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3. Music and Activism
  4. The Vigil of Debris
  5. The Recycling Concerto
  6. The Unexpected Guest


Project 2
Music & Moving Image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Water, The First Body
  3. Light in Infinite Darkness
  4. Kyager
  5. The Moments


Project 3
Naamyam Creative Research 
南音創意研究

  1. 策展人的話
  2. 南音的互動
  3. 戲台南音賞析
  4. 南音創意研究〈客途秋恨〉MV創意對談: 許敖山x杜泳
  5. 南音飄揚未定
  6. 香港南音之永劫回歸?
  7. 南音︰起點抑或歸處?──「南音新創作展演」的兩種實驗
  8. 傳統音樂的突破?南音未來之路——「南音研究計劃」


Project 4
Contain
  1. Genesis
  2. This is water
  3. Modul-ation
  4. Often easy, sometimes impossible
  5. Sensations of getting lost






The content of CARAVANSERAIS does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rovides funding support to CARAVANSERAIS only, but does not otherwise take part in it.  Any opinions, findings, conclusions or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in the materials/activities (or by members of the GRANTEE’s team) are those of the organisers of CARAVANSERAIS only and do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rk

策展人的話

Music & Moving Image

上野 健
作曲家,聲樂家和聲音藝術家



當香港創樂團邀請我參與策劃Music & Moving Image一系列藝術活動時,我的腦海裡立即浮現出好幾位我最喜愛的藝術家,他們真正跨越了音樂和動態影像之間的界限。一位是電腦合成藝術家兼影片藝術家Ikue Mori,另一位便是影片藝術家兼聲音藝術家Arnont Nongyao。本系列藝術活動歷時三年,分三期展出。


Ikue Mori (森 郁恵) (Japan / USA) 是全球著名的藝術家,擅長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創造出意像豐富的聲音風格,並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利用電腦進行藝術表演;她的思維及展示出來的電腦技術渾然天成,電腦在她手中真正變成了一件妙不可言的樂器。她可以在瞬間停下來,感知樂曲結構上的變化……她善於傾聽合作者的想法,並換位思考與之交流。在過去十年裡,她的藝術風格逐漸變化,並開始走向與現場影片互動的演出。另外,她亦以手工方式製作木偶並錄製影片,然後利用Max/MSP/Jitter等圖像編程軟體控制木偶,並利用電腦技術將影片與音樂的互動完美融為一體。


此系列藝術活動的第一期展出已於2019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多媒體劇院舉行,Ikue在演出中擔綱主演,其他演出人員包括本地即興表演大師Shane Aspegren、Fiona Lee和我本人,以及香港創樂團的幾名核心成員,包括Angus Lee、Matthew Lau及Simon Hui。透過將本地不同智慧結合起來,我希望展出活動有助傳遞傳統音樂的美。


此系列藝術活動的第二期作品是由意大利作曲家Salvatore Sciarrino所創作的迷你歌劇《Infinito Nero》。它是一部以聖瑪麗亞·馬達萊娜·德·帕齊(Mary Magdalen de’ Pazzi)的神秘願望為背景的獨角戲,全劇結構緊湊,當中充滿了歡樂,又不乏嚴肅的情節。這是一段關於「無限黑暗」中隱藏著微妙陰影的樂章,當中探討了肉體和精神兩個層面。我原本計劃邀請Arnont與樂團一起進行現場表演,但由於新冠疫情所致的旅遊限制,在經過8個月的延期之後,最終香港創樂團在今年5月上演這部作品,然而,Arnont未能如期參與其中。為此,他提供了一段影片,作為對Sciarrino的支持。幸運的是,本地光線藝術家Amy Chan的燈光設計為本次表演增色不少。


2021年8月,我們將舉行此系列藝術活動的最後一期,屆時我們將在香港現場直播Arnont Nongyao的表演。Arnont是一位影片藝術家兼聲音藝術家。他擅長利用多部投影器和鏡頭來展示影像,並以純熟的技巧為表演帶來更多實質的視覺效果,從而創造別出具風格的表演。例如,在表演期間,他將一個鏡頭懸掛在電纜上,並將一部摩打繫緊在電纜上。Arnont透過控制摩打的速度來影響鏡頭投影的震動率:視覺效果頓然變得極具質感。就像DJ轉動唱片一樣,Arnont為觀眾「播放」的影像膠片,當中所展現出的思維和肢體動作,令投射出影像能夠如實地反映其內心世界,更充滿了力量。


此系列藝術活動的最後一期將會上演由我本人創作的一首全新夜曲。我的音樂風格一向喜愛在聲音和現實之間架起橋樑,而Arnont的音樂風格則打破了動畫和現實之間的藩籬,兩者並行不悖。我們秉承這樣的理念:我們將會創造一個由聲音和影片所構造的空間,而香港創樂團將會於當中演奏其主旋律,並為我和Arnont擔綱的表演配以一段二重奏式的即興配樂。


作為一名亞裔美國人,我對古典音樂一貫商業慣例的理解,是能否移植當中的新殖民主義,而我對此事實十分敏感,它通常會對我這樣的音樂人帶來影響。我的使命是將其他音樂流派固有的特性轉移到古典音樂中去,理由是「如果你想聽這種音樂,你不能取代像我這樣的人」,而這種做法是一種對古典音樂進行「去殖民化」的有效方法。這些合作者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家,他們深深地吸引著我,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展示出無可替代的個人藝術風格。Arnont就是我欽佩的藝術家之一,我與他之間仿佛存在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讓人隱匿自我的數碼化時代,而擁有獨一無二的背景對於我們所有人而言都極其重要。當我們從新冠疫情中慢慢恢復過來,並在世界各地重建我們的音樂社區時,同樣地亦帶來了尋求個人特質的迫切性。與香港創樂團的夥伴合作令我感到十分自豪,他們同樣是無可替代的明燈。





人物簡介

作曲家、歌唱家和聲音藝術家上野健曾獲羅馬大獎和柏林獎。他研發獨特的創作技巧,為自創的聲樂協奏曲擔任獨唱,並與波士頓、紐約、華沙、維爾紐斯、曼谷、薩克拉門托、石溪、匹茲堡和北卡羅來納州各大管弦樂團合作。裝置作品曾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館、台北美術館、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特爾費爾博物館和巴塞爾藝術展展出。上野健擁有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其簡歷收錄在《格羅夫美國音樂辭典》中。

https://kenuen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