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VANSERAIS

/ kærəˈvænsəˌraɪ /
Research


Project 1
Sonic Ecology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Listening to Ecosystems fro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3. Music and Activism
  4. The Vigil of Debris
  5. The Recycling Concerto
  6. The Unexpected Guest


Project 2
Music & Moving Image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Water, The First Body
  3. Light in Infinite Darkness
  4. Kyager
  5. The Moments


Project 3
Naamyam Creative Research 
南音創意研究

  1. 策展人的話
  2. 南音的互動
  3. 戲台南音賞析
  4. 南音創意研究〈客途秋恨〉MV創意對談: 許敖山x杜泳
  5. 南音飄揚未定
  6. 香港南音之永劫回歸?
  7. 南音︰起點抑或歸處?──「南音新創作展演」的兩種實驗
  8. 傳統音樂的突破?南音未來之路——「南音研究計劃」


Project 4
Contain
  1. Genesis
  2. This is water
  3. Modul-ation
  4. Often easy, sometimes impossible
  5. Sensations of getting lost






The content of CARAVANSERAIS does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rovides funding support to CARAVANSERAIS only, but does not otherwise take part in it.  Any opinions, findings, conclusions or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in the materials/activities (or by members of the GRANTEE’s team) are those of the organisers of CARAVANSERAIS only and do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rk

The Moments

作曲家與導演/動畫師的話



導演/動畫: 余穎欣
作曲家: 陳庭章
2021 | 視頻|7'30"| 黑白



陳庭章 
作曲人、敲擊樂手、攝像師


我跟余穎欣的作品 The Moments 其實是啟發自台灣繪本作家幾米的書作《照相本子》; 《照相本子》是一本我非常喜歡 (談相片影像) 的書,湊巧是次多媒體音樂會的主題正正就是「聲音」和「影像」的結合,因此我便決定以《照相本子》之英文書名 (“The Moments”) 為我作品的標題。與此同時,我也希望可以透過這個作品去探索和融合我大伯的攝影作品為一體。 身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當我在品味大伯以Hasselblad (哈蘇) 相機所拍攝的「老香港」時,看圖生念,對很多「人」、「事」、「物」,還有「地」都特別有感觸。相片 — 以媒介而言 — 記錄的不只是肉眼所看見的事物,而是被捕捉的事物所象徵和盛載的記憶,或者在更深層次的解讀,從攝影者的取材看出一種對人生態度的反映,一種對真理的傳譯,一種對時間 — 「過去、現在、將來」— 的想像,從而衍生出與這首作品標題不可分割的關係及聯想。


有關作品音樂部分的創作,其實作品標題已經展示了音樂的思維結構和發展邏輯。這首作品的「段落性」是其特色之一,刻意透過於不同段落對旋律的處理手法,探索香港不同年代的韻味、特色。方才提及了 The Moments 某程度上是對「人、事、物、地」的反思, 而四者之中,「人」的元素就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我和香港創樂團在過去曾經緊密合作 ,不論是以樂團行政助理或者樂師的身份,這些充裕的時刻(moment) 都烙印在我的心中,讓我憧憬能有一天為這些我非常敬仰的音樂家撰寫新曲。這次項目有幸能與 William (中提琴手),Simon (低音大提琴手), Matt (敲擊樂手) 合作;湊巧這三位樂師也反映了三個不同世代的音樂理念和價值觀,正正與作品背景思維探索「過去、現在、將來」相映成趣,彷彿是把作品的概念去抽象化,換而言之,透過樂師的「人」將意念實體化。


有關影像和視覺上的處理,我必須提及我跟余穎欣的合作。在許多層面上,The Moments 的音樂和映像的創作是同步的,但是同步創作的前提是非常緊密的來回討論和反思。特別在影像段落的調度,這是一個非常繁複的部分,因為我們很早便決定了音樂和影像都是現場人手控制,所以在創作時候都相應地有所調整,例如某些片段是由影像主導、音樂其次。演出時,觀眾看見的不是事先合成的視頻,而是由許多影像元素而建立的一份清單,然後再現場調校,配合樂師現場演奏而有所改變。一般人對多媒體音樂影像演出的聯想可能是「同步」;但是透過我們對這首樂曲的處理,我們成功跳出了必須「同步」的技術框架,但透過室樂個互動挽留了「同步性」的幻覺。


這次 The Moments 首演成功,並不只屬於我和余穎欣,但也歸功於演出當天劇場方面的全體工作人員團隊。





余穎欣
導演/動畫


我收集了多張來自友人的大伯於80年代在香港所拍下的黑白照,亦把它們輸入到我預設好的電腦程式裏,衍生出多種演變像素的方法,變相扭曲了相片原先的形態,以這種扭曲比喻景色的演變、時間的消逝、時代的前進。








實驗音樂錄影於2021年6月首映,現場音樂表演。


香港創樂團呈獻節目。節目詳情: https://www.hongkongnewmusic.org/mmi4





人物簡介


陳庭章


陳庭章

Tim Chan Ting-cheung is composer, instrument maker and percussionist. He creates music and sound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about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his hopes for Hong Kong. He has made music to open the audience’s ears to the unique soundscape sang by birds in Hong Kong, played taiko to raise awareness of marine ecology, and created live music for the mythical creature Lu Ting. Lately, reflecting on human-animal coexistence, he performed in Lifelike, a work by composer Charles KWONG at the Hong Kong Zoological and Botanical Gardens.


本地作曲人、敲擊樂手和媒體藝術家。喜歡為劇場、樂團和表演藝術團體創作和演奏,對城市聲境紀錄、樂器製作和自動機械裝置亦感興趣。最近他反思人與動物的共存,並在香港動植物公園演奏作曲家鄺展維的作品《栩栩如生》。



余穎欣


余穎欣


余氏關注作品中創作者和經驗者之間的關係。她相信由藝術所誘發的多重感受能揭示日常生活難以言明的真實面。


她的作品涵蓋視覺藝術、實驗動畫、影像及聲音。早期的錄像創作,主要記錄香港各種職人(包括農夫、琴匠、單車製作者等)的創作過程。近期,她開始思考錄像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展現人類的慾望和想像,並由此漸漸發展出一種富詩性及質感的流動影像,在銀幕放影並配上聲音,透過裝置及實驗動畫形式呈現。


余氏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創意媒體學院畢業,獲碩士學位。她的作品曾於香港、丹麥、英國等地展出, 包括香港藝術中心(2021),香港藝術館(2019)、Dynamo(2018)、SPLICE Audio Visu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2018)、藝穗會(2017)、牛棚藝術村(2017)、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2017)、香港電台(2016);亦曾獲收錄於《我們的錄像宣言2——記述的衝動》(2021)、《字花——土瓜灣敘事》(2021)、《愛在瘟疫時》(2021)、《候鳥》(2018)等等。


余氏於2019年獲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創意媒體碩士學位,2011年獲嶺南大學視覺研究文學士學位。她現為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創意藝術課程導師。


https://www.yuwingyan.com/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