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VANSERAIS

/ kærəˈvænsəˌraɪ /
Research


Project 1
Sonic Ecology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Listening to Ecosystems fro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3. Music and Activism
  4. The Vigil of Debris
  5. The Recycling Concerto
  6. The Unexpected Guest


Project 2
Music & Moving Image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Water, The First Body
  3. Light in Infinite Darkness
  4. Kyager
  5. The Moments


Project 3
Naamyam Creative Research 
南音創意研究

  1. 策展人的話
  2. 南音的互動
  3. 戲台南音賞析
  4. 南音創意研究〈客途秋恨〉MV創意對談: 許敖山x杜泳
  5. 南音飄揚未定
  6. 香港南音之永劫回歸?
  7. 南音︰起點抑或歸處?──「南音新創作展演」的兩種實驗
  8. 傳統音樂的突破?南音未來之路——「南音研究計劃」


Project 4
Contain
  1. Genesis
  2. This is water
  3. Modul-ation
  4. Often easy, sometimes impossible
  5. Sensations of getting lost






The content of CARAVANSERAIS does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rovides funding support to CARAVANSERAIS only, but does not otherwise take part in it.  Any opinions, findings, conclusions or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in the materials/activities (or by members of the GRANTEE’s team) are those of the organisers of CARAVANSERAIS only and do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rk

The Vigil of Debris
由 Sonic Ecology 委託
視頻演講


余林橞
敲擊樂手、聲音藝術家兼跨領域藝術研究者



廢棄物的丟棄儀式

The Vigil of Debris 是一個為被丟棄和被遺忘的廢棄物「哀悼」的表演儀式。雖然廢棄物已經被丟掉,但它們於另一形式的存在仍然時刻提醒著我們。這個儀式能讓我們對每天丟棄廢物的冷漠行為保持警醒,並提醒我們嘗試將非生物降解廢棄物回收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看法。參與者被要求收集他們所丟掉的廢棄物,並將這些本來屬於其個人的廢棄物轉化為圖騰。對這些物品的功能進行分析之後,參與者需要去解釋、探索、甚至推崇他們日常會丟棄的物品。這種做法是一種自我反思,因為當被要求解釋其丟棄原因時,參與者便會明白所用物品的存在意義。透過認識廢棄物的用處,並記錄參與者對塑膠和單次用品的消耗量,The Vigil of Debris 敦促參與者和觀察者重新審視使用這些物品的必要性及其用途,並更深入思考如何才能避免使用它們、重複使用它們,以及尋找替代品。


本項目由香港創樂團Sonic Ecology 2020贊助。


指導與概念 : Karen Yu

表演者與收集者 : Lawrence Lau & Samuel Chan

視像 : Kenneth Leung

聲音 : Amy Chan


收集的廢物日誌 : thevigilofdebris.tumblr.com


Ritual One, performed by Lawrence Lau



Ritual Two, performed by Samuel Chan







人物簡介

余林橞 (Photo Credit: Nick Trieu)

余林橞 (Karen Yu) 是一位敲擊樂手、聲音藝術家兼跨領域藝術研究者,她製造聲音並以之為媒介探問及重新定義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關係。余林橞醉心探索結合聲音與表演藝術的新可能,積極策畫能將不同人及空間互相交織起來的跨藝術領域合作及表演,並熱衷於發掘改變現有表演藝術的新方向。現居於香港,余林橞為「現在音樂」的藝術總監、香港室內樂敲擊樂團「The Up:Strike Project」的創辦人之一及「香港創樂團」的聯席樂手。

余林橞多方面展現活躍演奏家的一面,最近獲邀的委約作品及演出包括在杰曼.克瑞普於維伍德畫廊的個展Screenplay中演出的三部聲音演出、香港創樂團 Sonic Ecology 網上研討會委託創作的全新多媒體作品 the vigil of debris - a waste discarding ritual及西九龍文化區自由空間的創作:舞・樂互碰。於2017年在加拿大班夫創意藝術中心 (Banff Centre for Arts and Creativity) 及2018年於 Blackbird Creative Lab 為駐場藝術家,余林橞過去亦曾於下列單位演出或發表演講:蒙特利爾雙年節、聲音下寨特別系列﹕聲形 – 多聲道聲音藝術節 2019 及 2020 作演出、自由爵士音樂節、哈佛大學音樂研究院研討會 (美國波士頓)、香港小交響樂團 ArtisTree 駐場計劃 「Notating Beauty That Moves」、香港藝術節、香港新視野藝術節、IRCAM ManiFeste Academy (法國巴黎)、Percussive Arts Society Day(s) of Percussion (加拿大蒙特利爾及香港)、SoundSCAPE New Music Festival (意大利馬卡尼奧)、大館、Transplanted Roots 敲擊樂研討會 (澳洲布里斯本、墨西哥瓜納華托及加拿大蒙特利爾)、以及聲音下寨。曾與余林橞合作的藝術家及音樂家包括 Jean-Pierre Drouet、Vinko Globokar、杰曼.克瑞普、劉曉江、李偉能、 Philippe Leroux、梁基爵、盧定彰、許敖山 (腦科)、Marina Rosenfeld、Annika Socolofsky、Zihua Tan、Michael Pisaro及上野健。她的室內樂演奏錄音及訪問可於加拿大廣播公司、香港電台及拿索斯唱片重溫。

2021年,余林橞以策展人身份策畫了由現在音樂、香港藝術中心及大館當代美術館合辦,每年一度的聲音藝術節聲形2021﹕當刻_當下

余林橞畢業於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基爾大學,在 Aiyun Huang 教授及 Fabrice Marandola 教授的指導下獲得她的音樂學士和碩士學位。除了專注於當代古典敲擊樂演出,她亦擁有六年演奏傳統樂器如印度塔布拉鼓的豐富經驗。她在麥基爾大學的攻讀由 Schulich Graduate Scholarship 全額資助,而她的跨學科研究創作項目 「The Breathing Canvas」 則是由 The Centre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Music Media and Technology 所資助。

除了聲音外,余林橞亦是酸啤酒愛好者。

Website: www.kareny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