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VANSERAIS

/ kærəˈvænsəˌraɪ /
Research


Project 1
Sonic Ecology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Listening to Ecosystems fro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3. Music and Activism
  4. The Vigil of Debris
  5. The Recycling Concerto
  6. The Unexpected Guest


Project 2
Music & Moving Image
  1. Curatorial Statement
  2. Water, The First Body
  3. Light in Infinite Darkness
  4. Kyager
  5. The Moments


Project 3
Naamyam Creative Research 
南音創意研究

  1. 策展人的話
  2. 南音的互動
  3. 戲台南音賞析
  4. 南音創意研究〈客途秋恨〉MV創意對談: 許敖山x杜泳
  5. 南音飄揚未定
  6. 香港南音之永劫回歸?
  7. 南音︰起點抑或歸處?──「南音新創作展演」的兩種實驗
  8. 傳統音樂的突破?南音未來之路——「南音研究計劃」


Project 4
Contain
  1. Genesis
  2. This is water
  3. Modul-ation
  4. Often easy, sometimes impossible
  5. Sensations of getting lost






The content of CARAVANSERAIS does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rovides funding support to CARAVANSERAIS only, but does not otherwise take part in it.  Any opinions, findings, conclusions or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in the materials/activities (or by members of the GRANTEE’s team) are those of the organisers of CARAVANSERAIS only and do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rk

Water, The First Body

作曲家的話

上野 健
作曲家,聲樂家和聲音藝術家

上野 健


這首長達一小時的樂曲是為香港創樂團而創作的。作品中段的中提琴及長笛部分,分別由樂團的創辦人淩藝廉(William Lane)及長笛演奏家李一葦(Angus Lee)演奏(滑音笛頭由美國長笛家Robert Dick發明,當長笛裝上滑音笛頭後,長笛的演奏會擁有更多變化,而我亦於樂曲的第三段展示了其獨特的音色)。在作品的尾聲部分,我將會利用擴音器配合Arnont Nongyao的演奏來作一道即興樂章(Arnont是一位影片製作人,擅長利用類似DJ唱盤的方式,並利用投影器作演出)。


樂曲首先以一段八聲道的聲音作為管弦樂合奏的基礎。這段聲音是我於三年前在颱風山竹襲港期間錄製的,而它亦在我於泰爾費爾藝術博物館(Telfair Museum)和EMPAC藝術中心展出的藝術作品裡,以及為紐約新樂團(New York New Music Ensemble)和sfSound創作的作品裡出現。在這部新作品裡,我重新把這些聲音帶回了香港。在我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我認為香港Bougie購物中心的溜冰場是與本地氣候形成巨大反差的一種表現,與那裡出售的其他商品一樣,它是超級資本主義慾望的一種展現方式。作為一種展示反差的手法,我將颱風山竹的聲音融入到我之前的作品裡,再透過移花接木,讓另一個地方對這裡曾經遭受的身體創傷產生共鳴。在查爾斯頓(泰爾費爾博物館),這些聲音被裝入一個儲存棉花的空間內(有人認為奴隸也被禁錮其中);在EMPAC藝術中心,作品所展現的是我本人身體所受的創傷(呼吸暫停、失眠、使用呼吸機);在與紐約新樂團合作的作品中,我們有幸於畫家Milton Resnick工作過的畫室中演出 —— 我的靈感源自刻在牆上的銘文:「這七位天使因此而感到歡欣」(引自《啟示錄》)。我認為,颱風山竹的咆哮聲與《啟示錄》中的意象產生了共鳴。去年,我利用這段聲音為sfSound創作了作品《遠古颶風的幽靈》(Ghosts of Ancient Hurricanes)。當中,我對一些概念作出了反思:毀滅神話和創世神話也許並無二致。這個想法困擾著我多年,在我人生即將步入天命之年之際,我再次對它們進行深刻反思(首演剛好於我生日的翌日舉行)。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一起經歷了新冠疫情,如今正是颱風山竹聲音回歸的好時機!於我而言,這些聲音曾經與我同遊,它們與其他作品同樣地在時間的洗禮下,別具深層的體驗和意義。


就像我經常提到的,作曲家能力所逮的其一就是凝造情緒,從而展現出表演者的內心世界,而我已為這部作品籌劃了兩年多。最初我和香港創樂團計劃於2020年進行首演,但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我們的計劃落空了。經過兩年多的準備之後,我計劃利用以下方式展現我的作品:以聲音及視覺裝置,佐以樂團的伴奏及配樂,延伸成一段由我和Arnont演奏的即興樂章,以結合聲音和動畫及繪形繪聲的方式作總結。我負責聲音表演,Arnont則負責視覺效果。於我而言,過度數碼化的生活可能會將我們的身體與對藝術的意識分離,最終破壞到我們活在現實的這個事實;然而,這種表演方式別具意義,因為它扭轉了我們對過度數碼化生活的固有想法。這是努力爭奪我們作為亞洲人活在現實當中的話語權,同時亦為音樂世界去殖民化的一種姿態。新冠疫情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因為持續的旅遊限制,Arnont無法參與我們在香港舉行的首演,但他會提供一段具代表性的個人作品,作為我一直期望能與之共演的影子。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逐漸開始解讀娜塔莉·迪亞茲(Natalie Diaz)的詩歌。在她的詩歌《The First Water Is the Body》中,她寫道:對於美國的莫哈維族人而言,他們的名字Aha Makav 「代表著河流從我們的身體中間穿過,就像它橫空穿越我們的土地一樣」。這就是福柯(Foucualt)所言的邊緣化群體「被埋藏的知識」的一個例證。在保護莫哈維文化的同時,娜塔莉編織著各種具創造力的表達方式,它們不僅昭示著莫哈維文化的存在,對我亦是一種強而有力的鼓勵。事實上,我的作品標題是對其詩歌的隱喻:颱風也不過是水而已。